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理和相关技能,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必要方法,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,具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人文创新精神,具有“调查与保护、创造性转化,创新性发展”的实践技能、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创新能力,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文化理论研究、技艺传承和文创设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二、主干课程
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》、《传统艺术审美分析》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(金工、陶瓷方向)、《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(金工、陶瓷方向)》、《传统器物三维数字建模》、《非遗田野调查方法》、《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》、《非遗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》、《中国传统造物器型研究(金工、陶瓷方向)》、《传统艺术与观代设计》等。
三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
学习工具和职业工具全面贯通,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教学实训覆盖整个专业基础学习阶段。专业社团和网络选修课程通过“双线架构的自主教学体系”智慧化预约系统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条件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创新性应用、推广结合,形成全新的活化传承、创新应用的教学模式。
四、学位授予
本专业学生修业期满,成绩合格,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,获得毕业证书,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。